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研学旅行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在旅行过程中以增进技艺、增长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活动。[1]教学单位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研学旅行活动,对培养“五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2]研学旅行要从实际出发,以青少年学生的教育需求为原则,制定出合适的研学旅行主题与路线。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让适龄学生深入了解中原文化,躬行于革命先辈在中原大地奋斗拼搏的革命老区,深刻理解中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亲身感受新时代中原地区的工业科技发展,对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建设研学旅行基地要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本文将参照此意见,综合青少年学生立德、增智、健体、育美、乐劳的教育目标,从中原革命老区文化、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中原现代工业文化的角度,梳理研学旅行与中原文化结合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以期对新时代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有益启发。
一、把中原革命老区文化融入研学旅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中原革命老区文化底蕴深厚、历久弥新,目前有安阳林州红旗渠红色文化、开封兰考焦裕禄红色文化等优质研学资源,对开展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立德树人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一)红旗渠红色文化研学旅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近年来,林州市积极把握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出红旗渠研学成长营、红旗渠精神营地、红旗渠研学基地等研学项目,其中红旗渠研学成长营自开营以来共接待参观及研学200余场,红旗渠精神营地接待来自省内外中小学生30万余人次。红旗渠研学基地依托独有的石工建筑群,为青少年学生专门定制了名师讲座、观影体验、现场实践等系列课程,设计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科普教育4条主题鲜明的研学路线。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爱国主义情怀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依托此“两营一基地”逐步推动中原革命老区文化研学旅行项目,让参与的学生亲身感受老一代共产党人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一锤一斧硬是凿出的“人工天河”,这种身临其境的震撼与共情能帮助青少年学生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切实履行新时代传承红旗渠精神的光荣使命。
(二)焦裕禄红色文化研学旅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就任初期,该县正饱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困扰,他以身作则同全县干部群众一起与“三害”顽强斗争,留下一片片泡桐林,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目前兰考县有关焦裕禄精神研学的单位有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和焦桐广场等。在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现已开发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区、张庄治沙体验区等适合青少年学生研学的项目,在基地中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治三害劳动”,使用铁锨、扁担、独轮车等劳动工具“翻淤压沙”,在劳动中体悟焦裕禄精神的崇高。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现存丰富的图片和雕塑等资料,在馆内向导的引导与讲解中学生们能更深刻地认识历史时期的艰辛与今日幸福的来之不易。在焦桐广场,一棵棵焦裕禄当年种下的泡桐苗已长成参天大树,学生们在焦桐树下聆听历史并展望未来,将焦裕禄精神传承下去。
二、把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研学旅行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好中原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将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研学旅行结合,既能使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亦可助其创新性发展。中原地区历史厚重、文脉悠久,适合青少年学生研学的地点众多,本章节以殷墟文化与少林文化为例,浅论研学旅行与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一)中原殷墟文化研学旅行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目前殷墟已发现宗庙宫殿区、居址区、王陵区等区域,出土有甲骨文、青铜器和陶器等文物,基本确定了殷墟的范围与布局,这直接证实了历史文献中有关的商代记载,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在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已建设“探索殷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三个历史气息与科技创新兼具的基本陈列展厅,以及依托数字技术打造的“又见天邑商”特色沉浸式数字展等,让学生们能够近距离观察近4000套文物,在一件件青铜器与陶器上发现古代在中原生活的人们的铸造美学。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学生们可以体验墨拓甲骨,尝试金石传拓技艺,还可以实地参观甲骨窖穴,直观体验甲骨文的发掘与发现过程,这样的研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们了解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和汉字的构型来源,理解中华文字之美。殷墟文化与研学旅行结合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们认识历史文明之美,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原少林文化研学旅行
少林文化历史悠久,包含了少林寺、少林禅学、少林功夫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的发源地,是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之一,在少林寺研学可以认识少林文化的哲学与历史,了解少林禅学的方法与内容,感受内心深处的平静与智慧。少林故事中亦有值得青少年学生了解与感悟的内容,如禅宗二祖慧可在拜师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时,为求得真学,在大雪中站立整夜岿然不动,以表拜师决心,后得到真传继承衣钵并终成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禅师,就此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慧可“禅宗立雪”的少林故事,这则故事既体现了尊师重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反映出中古时期中原地区人士坚韧不拔的性格,对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具有正向影响。少林功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1500多年历史,在少林寺研学,学生们在武术老师的引导下练习基础的少林功夫动作和技巧,在锻炼中理解少林功夫中蕴含的自强不息精神,不仅能帮助学生们提升意志品质,亦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三、把中原现代工业文化融入研学旅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研学旅行与中原现代工业文化的结合,能使学生们认识中原地区工业发展的路线与未来规划,以更清晰的目标和更宏观的视野助力社会迭代发展。
(一)中原食品工业文化研学旅行
河南是粮食大省和食品工业大省,有丰富的“耕读”研学资源。在新乡平原新区的中原农谷,学生们可以先于展厅了解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以及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再到中原农谷的田间地头开展实践劳作,在引导人员的带领下,学生们可以逐一认识农作物的名称与生长规律,以及农作物生长对水分、肥料和土壤的要求。辛勤的劳作能促使学生认识粮食的来之不易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品德。豆腐作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美食之一,已成为享誉世界的美味佳肴,中华民族对豆腐的热爱衍生出别具一格的豆腐文化。在新密豆腐文化博物馆,学生们能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对豆腐的研制与利用,以及现代豆制品加工业对食品工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更能够亲手体验由大豆研磨到豆腐成形的传统豆腐酿造全过程,使学生们在趣味的研学中,学会劳动并热爱劳动,传承中原地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二)中原科技创新文化研学旅行
河南省始终跟随时代脚步,坚持在中原科技创新发展中寻找新的机遇。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主导优势,青少年时期是思维开发与智慧提升的良好时期,设计能够开发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学旅行线路,为中原地区培养新生代优秀科技人才,对中原科技创新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河南省科学技术馆新馆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AR技术及AI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使青少年学生深刻感受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的迅猛之势,并了解最前沿的科学新思想与科技新方法。在馆内的创想空间、探索发现等展厅,展示了科技创新对现代生活及现代工业升级变革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们亲眼看到科技创新高速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即将建成的交通天地、人工智能、智慧人类等展厅,展示了中原地区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结合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快速更新迭代,使学生们认识中原地区科技创新未来的发展空间与趋势,培养热爱思考与坚持创新的良好习惯,树立为中原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的目标与追求。
结语
研学旅行与中原文化的结合,在传承新时代中原文化的同时,亦能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红旗渠与焦裕禄红色文化助学生立德,殷墟文化助学生育美,少林文化助学生健体,中原食品工业文化助学生乐劳,中原科技创新文化助学生增智。未来研学旅行的发展,更要注重文化和旅行的“文旅融合”,切实以青少年学生为中心,在更多元的文化中探索设计研学旅行的线路。
参考文献
[1]丁运超,研学旅行: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国德育,2014(09)
[2]段玉山,袁书琪,郭锋涛,周维国,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地理教学,2019(05)
【作者:郑添艺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基本科研费一般项目“慧可禅学在中原文化及中原文旅中的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4E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