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乱象丛生机构鱼龙混杂 治理须精准发力

近年来,研学旅行市场迅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研学机构鱼龙混杂、研学团成旅游团、货不对板、安全难保障等问题屡见不鲜。暑假将至,研学旅行即将进入旺季,市场乱象再次引起关注。

研学旅行乱象丛生机构鱼龙混杂 治理须精准发力

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设想;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其中明确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应该说,我国研学旅行市场逐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但与此同时,近些年这一市场也呈现出“一窝蜂”的发展势头,开发进程与成熟度较低,导致乱象丛生。

目前,机构推出的研学旅行项目良莠不齐、鱼龙混杂。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制定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将研学旅行项目分为知识科普、自然观赏、体验考察、励志拓展、文化康乐五个类型。同时,该规范还对研学活动的人员配置、教育服务、安全管理等作出了详细阐述,但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有关部门亟待针对当前行业现状,进一步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强对研学旅行机构的监管。

研学旅行服务必须满足安全防控和基本教育服务功能,避免“挂羊头卖狗肉”,这些都有赖于市场的渐进培育。市场具备相应的成熟度,才可能承载起消费需求。目前,研学旅行市场俨然成了旅游中介疯抢的“蛋糕”。数据显示,国内主要参与研学旅行业务的企业有7000余家。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旅行项目,针对学生的研学旅行组织起来更容易,只要旅游中介拿到承办资质,搞定了对应学校,就可以获得大量客源。可一旦缺乏约束,在利益的驱动下,价格虚高、华而不实、研学导师专业水平差的研学项目也就难免出现。

治理研学旅行市场乱象,需要监管精准发力。首先,要规范研学旅行产品服务、旅游线路管理,在完善研学旅行服务基地、场所建设与服务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产品服务动态监测评估机制、红牌预警机制,构建研学旅行行业优胜劣汰格局。其次,要规范研学旅行服务中介的运营管理,制定中介服务、研学教育基本规范,对研学旅行路线、项目等实行严格评价和备案制度,建立中介企业服务负面清单及市场逐出机制,引导研学旅行服务中介正当竞争。再次,要完善研学旅行管理信息透明化服务机制,建设研学旅行服务基地、旅行服务中介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向学生家长提供查询服务,以此来保障家长的知情权,方便家长的监督与选择,通过消费博弈来倒逼市场服务优化。

相关新闻